[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丹心育人 问道青春 ——-上海建桥学院第二届师生书画展

发布者:潘贤康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0

谷雨三朝近,天香百卉前,人间四月天,建桥学院迎来了属于建桥学子们的书画展。未入展厅,已闻墨香!

从行政大楼进展厅,初入眼帘的是一幅四尺整张的宣纸上写着两个擘窠大字“精彩”,此幅作品系上海市教委原主任张伟江先生所书,且上款:“为师生书画展题”。这幅本身就苍劲有力,师古开新的书法为整个书画展奠定了基调———“精彩”

接着是一幅四尺对开行书对联“建业育桃李,桥路筑梦途”这幅字是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瞿钧先生所书,书法由唐入晋,点画结体皆臻一流!品读,这幅字还是一幅嵌名联,嵌了“建桥”两个字,可见瞿钧先生书法之外的文学底蕴深厚,对联寓意“建桥学近二十幅学生作品也是眼前一亮!楷书,隶书,行书皆精,还有两幅AI绘画作品。通过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每位学生都在自己作品右侧贴了名字卡,写了一段学书感言。

“学习书法让我心灵得到滋养,体悟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让我安静下来了!”

或许这就是传统艺术对当代年轻人的特殊意义:它不仅传授技艺,更提供了一种对抗浮躁的生活方式。在这所没有围墙的课堂里,我学到的不仅是怎样“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更是如何安放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四位老师的作品也是精彩纷呈,亦碑亦帖,五体皆具其韵!张爱萍老师的作品比较多,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篆刻,简牍书法等。其中有一幅隶书《行香子.夜瀹》一幅草书《临江仙.江行感怀》是张爱萍老师自撰。体现了老师的文学修养以及教育理念“书法不是笔画的竞技场,而是美学的朝圣路。让我们的眼睛学会读风骨,让指尖记住文脉的温度”。

这场以笔为舟,以墨为楫,名为“丹心育人,问道青春”的书法艺术对话。这不仅是一场黑白线条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寻根之旅。

参展的年轻学子们以翰墨飞扬叩问“青春”,素笺上落墨成诗,提按顿挫间是秦汉古韵的稚拙探索,浓淡枯涩中藏匿着时代的蓝图。

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则以深耕砚田的学养,丹心育人,在碑帖交融中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特邀老艺术家们携岁月沉淀的笔意,以枯润相生的墨痕勾勒出艺术生命的常青密码。

三股清流汇于一方宣纸,恰似春潮涌动时江河的壮阔交响!

人文艺术教研室张爱萍

                                2025年4月22日

 
  • 1/14
  • 2/14
  • 3/14
  • 4/14
  • 5/14
  • 6/14
  • 7/14
  • 8/14
  • 9/14
  • 10/14
  • 11/14
  • 12/14
  • 13/14
  • 14/14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