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教育学院院长陈洁、党总支书记周荣玲、辅导员郭庆老师以及毕业班学生与华和国颐(上海)健康服务有限公司黄博士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共同探讨艺术疗愈行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陈洁院长认为,“疗愈+艺术”正逐渐成为一股新潮流,而这背后的驱动力,与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政策支持:艺术疗愈的春天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艺术疗愈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多元化发展,鼓励健康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这为艺术疗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
实践导向:艺术疗愈教育的核心
黄博士表示,艺术疗愈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艺术疗愈工作的从业者,都需要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情感教育等实际工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疗愈的核心价值,提升综合能力。
黄博士与陈洁院长、周荣玲书记一致认为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学前教育学生更加有优势转型至艺术疗愈行业,“疗愈+学前教育”不仅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更是将专业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绝佳机会。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的舞蹈、音乐、钢琴、绘画等艺术形式,本身就是疗愈的重要媒介。例如,通过绘画疗愈,儿童可以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疗愈,儿童能够用身体语言释放压力、增强自信;通过音乐疗愈,儿童可以在旋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与安抚。这些疗愈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情感、缓解压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社会情感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艺术疗愈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黄博士强调,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疗愈人才。艺术疗愈与学前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也为艺术疗愈行业的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育”与“愈”的相融,是艺术疗愈行业赋能学前教育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艺术疗愈教育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艺术疗愈人才,为心理健康事业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