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暨“未来教育: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者:潘贤康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94

  12月13日上午,上海建桥学院教育学院在思政中心147会议室成功举办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暨“未来教育: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上海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校长王超、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校长潘婷婷、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小学校长管建平、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校长瞿卫明、上海市浦东新区尚博实验小学教师代表黄宇佼、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教师代表邵丽丽、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教师代表陈玲玉受邀参加会议。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赵雷洪、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主任王邦永、教育学院院长陈洁、书记周荣玲、小学教育系主任王洪玉及全体专业教师一同出席。会议由教育学院院长陈洁主持。

赵雷洪副校长发表领导致辞,对教育学院与浦东七所学校的合作共建活动表示感谢。他指出临港是充满活力的主体新片区,上海市教委支持临港新片区超前布置教育资源,合作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之下,是创建临港产业大学、促进产教融合合作、将实践资源共享、理论资源共通的有效途径。他表示,合作活动有助于共同感受教育的魅力,理解教育的宗旨,共同探讨未来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新面貌。

小学教育系主任王洪玉对小学教育专业作详细介绍。包括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师资情况、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最后他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别强调师资队伍和教育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

其后举行上海建桥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会上,教育学院共与上海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尚博实验小学五所学校签订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协议。

 

会议下半场举办“未来教育: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研讨会。受邀参会的学校校长及教师代表就研讨主题作专题交流。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校长潘婷婷作《三生四课丰未来》的主题发言。她介绍“在生命的节律中滴水花开”的办学理念和“育生命、丰未来”的办学宗旨,提出“衣食住行映生活底蕴”、“望闻问切启生命智慧”、“青山绿水葆生态本色”和“爱的课堂”、“学的课堂”、“创的课堂”、“大的课堂”的“三生四课”主题。

上海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校长王超作主题发言。他强调创造力教育,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创造,表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未来不可测的预估和判断。他同时强调对于教师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喜爱孩子,喜欢小学教育。其次要注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教师代表邵丽丽介绍本校基本情况,展示多样的儿童大学品牌课程。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校长瞿卫明作《丰润生命绽放魅力》的主题发言,引入多种颜色比喻,介绍学校历史、学校概况,强调红色基因,提出培育魅力教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小学校长管建平发言指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要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未来教育不可测,只能做好当下。未来教育一定是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他强调教育要能提出并破解高质量问题,要热爱生活、观察现象,要具备判断力和实践验证的能力。同时指出教师要如何做好备课、控班、班会课和家庭教育等环节的内容。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教师代表陈玲玉发言介绍本校的历史、概况等基本情况。

专家交流环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教授总结以上校长和老师的发言,强调师范院校是对未来教师的培养。目前要注重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适应人机合作、人机共存,建议教师多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并多追踪。同时他指出,人的素养,作为人的本质的性情、道德等是共同的延续的,这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其次教育要注重科技感、创新感,培养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未来教育要扭转以绩效为主的教育评估,培养健康的人。

会议最后,教育学院院长陈洁总结到,本次会议中她看到了最鲜活的一线案例,最生动的教学实践,和最坦诚的一颗心,这是全体教育人共有的理想和情怀。期待与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再次研讨商会。会议在热烈温馨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