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一融双高”建设交流会

时间:2024-12-20浏览:10设置

20241219日,教育学院219会议室内,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一融双高”建设交流会成功举办气氛热烈而充满智慧碰撞。小学教育“‘一融双高’建设为引领,深化课程思政教育”为主题的交流会上,小学教育系全体教职工悉数参加,本次会议由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诸方淳老师主持,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专家——赵娟、杨爱国、楚胜男,旨在指导小学教育系年轻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

本次交流会上,来自小学教育系的年轻教师们分别分享了如何将各自学科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经验与思考。赵娟、杨爱国、楚胜男三位专家老师对每位教师的分享进行了详细点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小学教育系教师分享: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探索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的几位教师也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王洪玉老师讲述了教育学课堂中如何与时俱进,融入思政教学的感悟,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有机融合”。他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内容中自然地嵌入思政元素,而不是割裂地加入思政教育。只有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诸方淳李希文两位老师则分享了在数学教学中的思政融入策略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案例,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他们强调数学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更要通过数学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社会问题。

张明智分享在现当代文学授课中如何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语文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李雯雯老师以《论语》经典导读为案例,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思政融合的最好检验办法。她认为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注意形式的灵活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思政素养。潘秀英老师则在教学设计中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小学任职中的实践经验结合实践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王梦琦老师从三笔字的艺术审美,探讨了如何通过书法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二、专家经验指导与建议:提升思政教育的实用性与影响力

在各位年轻教师分享后,马院的专家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赵娟教授特别肯定了每位教师的努力,并建议他们在思政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不同学科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教育,使思政教育更具实际意义。

杨爱国老师接着分享了他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他表示,教师们要善于从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杨老师强调,思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动与讨论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楚胜男老师也分享了她的独到见解。她强调,思政教育不仅要通过课堂传递知识,还应通过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和领会思政教育的价值。楚老师在分享中特别关注如何设计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从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实践,提升其在学生心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

最后赵娟老师发表了总结性讲话,她指出,思政教育应当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渐成型,小学教育的诸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赵老师强调,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课和道德课,更应该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诸方淳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思政教育的深入实践,结合“一融双高”的建设目标,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此次交流会紧紧围绕“一融双高”建设交流的主题内容,会为小学教育系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政教育融合经验,展示了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通过与马院专家的深入交流,教师们更加明确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并提高了将思政教育贯穿日常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辅导,也为学校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的教师们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原图
/